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孙娇娇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一、普及环境宣传教育。省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宣讲政策要求,开展技术帮扶。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引导农民保护自然环境,科学使用农药、肥料、农膜等农业投入品,合理处置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逐步建立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厕所改造的直接受益机制。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管理;鼓励开展清洁家庭等评选活动,形成家家参与、户户关心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在实施各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发动农民、依靠农民,提升农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加强科技引领。一是围绕支持秸秆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态修复、中低产田土壤改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等方向,近三年支持了“畜禽粪污资源化生产作物专用配方有机肥及产业化”“基于秸秆—绿肥协同还田的水稻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等27个省科技重大专项研究。二是围绕农林废弃物资源化与高效利用、农村社区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生态处理等方向,实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近三年支持了“皖西典型山村生活污水与农林面源协同生态处理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 “废弃农作物高值化转化高效催化剂的开发及工艺研究”等38个关键技术研究。
三、发展绿色农业。大力推进绿色植保技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组织15个指导服务组赴15个市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技术指导服务。指导各地开展农作物水肥管理,深入安庆、合肥、滁州、宣城、黄山市有关县(市、区)调研指导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示范推广、肥料田间试验和小麦赤霉病防控等工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效果和应用面积不断提高。立足安徽实际,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集成示范推广适合不同经济作物的水肥一体化新技术模式,有效减轻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危害;同时,创新推广粮食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达到了高效抗旱、节水、节肥、节工、增产等多层效应,节水40%以上,节肥20%以上。2020年全省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736万亩次,比2015年增加3.8倍,完成“十三五”计划的700万亩次目标任务。
四、推广农业废物综合利用。一是扎实推进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近2000家,其中千吨以上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1190家,2018—2020年全省共23个县列入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组织召开了2020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来自全国的600多家企业参展,共落实签约项目120个。二是扎实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粪污遍地、臭水横流的现象在我省的养殖企业已经成为历史,行业形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围绕畜禽粪污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等“三化”利用方向,全省已拥有各类龙头企业2700多家,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五、加大资金投入。一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从2013年起,各级财政累计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近350亿元,支持5795个中心村、1119个乡镇政府驻地人居环境建设,显著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水平。同时,加大对贫困县和皖北地区、行蓄洪区中心村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的支持力度,省级奖补资金分别按照1.5倍、1.2倍的标准安排。二是支持“厕所革命”建设。2018年以来,统筹安排专项资金14.5亿元,支持全省自然村210万常住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累计安排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71.8亿元,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六、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结合省以下环境机构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农业农村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机制。在现有环境监测网络和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基础上,定期开展农村“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日处理能力20吨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的水质监测。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情况监督检查纳入县级生态环境部门日常工作,确保设施运行维护有人监管、有人监测、有人指导。将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纳入省生态环保督察范畴。加大考核力度,充实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化肥农药使用量等多项反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情况的考核指标,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影响农村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聚焦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急需解决的村庄环境问题,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水平。
最后,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美丽宜居、山青水秀的美好乡村。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
联系电话:0551—62379170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6月20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