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职权信息

如何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会嘉宾热烈探讨——以“数”为媒,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

时间:2024-05-23 04:33:28 作者:佚名来源: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海南日报记者 陈彬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累累硕果,成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下个十年,如何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3月29日举行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分论坛上,各方嘉宾充分交流、分享经验。

  共建“一带一路”,要确保项目高质量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这些根本原则。所有的项目参与方要进行广泛磋商,既要考虑基础设施修建带来的搬迁影响,也要考虑到环保和气候变化等。此外,“一带一路”需要所有参与方共同合作、共同建设,同时要给共建国家的人民带来惠益。

  “‘一带一路’项目不能光注重数量,要更注重质量。”金立群认为,项目的高质量主要来自于几个维度,分别是设计、实施以及维护。比如项目的设计,必须统筹规划好,还要强化项目之间的组织协调;在项目的维护上,要确保可持续顺利运行,当地的参与建设非常重要。

  博鳌亚洲论坛理事、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巴西以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包含港口、基础设施、能源、产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而且所有的合作项目都满足“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上的可持续性”这两个条件,以确保当地人民受益。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既给中巴两国人民带来经济发展的好处,也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阿巴西强调。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院董事苏马·查克拉巴蒂表示,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版本更为令人期待。同时他也指出,在新的历史阶段,对于一些项目实施,需要更加精细化的设计,使这些项目既保证高质量,同时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我们需要加强项目实施等方面的标准建设,同时探讨如何简化流程,最好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就让各方参与进来,以便未来项目落实的时候,各方的标准更好地实现融合。”苏马·查克拉巴蒂表示。

  尼泊尔总理外事顾问如博表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聚焦不同国家的战略需求或可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动能。他说,对于尼泊尔这样比较小的国家来说,直接建设大型旗舰项目有一定难度。如果能有针对性地向一些国家推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小而美”项目,亦可逐步提升这些国家未来建设大型项目的能力。

  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数字鸿沟”

  随着世界数字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让“数字丝绸之路”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也是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金立群认为,数字通道是所有基础设施项目的基础,“数字丝绸之路”将帮助发展中国家跨越“数字鸿沟”。几百年前,还需要骆驼载着货物在丝绸之路上运输,现在除了火车、飞机,还可以通过数字通道来连接。特别是对于低收入国家,他们的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丝绸之路”将改善这一状况,对此作出贡献。

  苏马·查克拉巴蒂表示,“数字丝绸之路”对总体发展非常重要,中国的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举例称,总部位于中国深圳的手机制造商,2022年在非洲所占市场份额是47%,现在所占份额更高。其手机设计非常吻合消费者需求,不但创造了更多的商机,也引导了当地数字化消费。

  “未来‘数字丝绸之路’项目需要让更多的当地工人参与进来,以提高本地化率。”苏马·查克拉巴蒂说,更重要的是,在生产修建过程中,培养更多当地技术人员,帮助他们提高创新能力,这样一来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中来。

  (博鳌3月29日电)


原文链接:https://www.hainan.gov.cn/hainan/hnydyl/202403/44ab9f576dc740f58c47c72840567b8b.shtml?ddtab=true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三亚智库(筹)揭牌成立

下一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愿与海南加强合作 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