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文献资料

大庆:走上引才聚才“快车道”

时间:2024-05-23 04:21:22 作者:佚名来源: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持续叫响“智汇大庆”引才品牌,吸引优秀人才留庆就业发展,提高高校毕业生留庆就业率,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2024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部署,大庆市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黄金期”,多措并举推动校园引才活动出新出彩。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大庆市主动出击,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计划,走上引才聚才“快车道”。以参加2024年度“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为契机,聚焦城市经济事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储备一批素质高、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人才。突出引才岗位计划的精准性,紧跟引才活动专场招聘会举办院校专业设置实际,按照综合类、教育类、医疗类、农业类等四种基本专业类型面向全市重点企事业单位征集计划,特别是动员县(区)在人才引进计划征集上下足功夫,筛选出薪酬待遇好、发展前景优的岗位参加活动。活动启动后,大庆市县(区)两级发布引才计划1545个,引才岗位数量和质量较往年实现双提升,增强了大庆对各类人才的整体吸引力。

  加大对人才政策的推介力度,招聘会现场采取“线上+线下”“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大庆人才待遇保障、综合支持政策、就业创业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市委书记通过视频寄语形式诚邀广大高校学子到大庆就业创业,投身大庆“三个城市”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伟大实践。市县(区)组织人社部门、义务教育学校、医院、企业等共同组建引才工作小分队,组团深入东北农业大学、牡丹江师范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7所省内院校参加专场招聘会,现场宣传引才政策、推荐优质岗位。在佳木斯大学招聘会现场,佳木斯大学教育学院张文春老师看到大庆让胡路区属学校引进心理学教师岗位后非常兴奋,当即通过工作群将信息推送给他所带的10名心理学研究生,通知学生抓紧到现场报名,在与工作人员建立联系后表示,今后将定期向大庆推送心理学领域毕业生的有关信息。大庆市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方式,为1万余名意向毕业生解答选岗、报名、面试等各类问题1.2万余个。

  在参加省内目标院校招聘会的同时,大庆也兼顾了在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4月上中旬,指导各县(区)分别在大庆师范学院和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组织召开两场高校引才招聘会。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毕业生周庆鹏是内蒙古通辽人,大学的求学经历让他深深地爱上了大庆这座城市,他说:“我参加过很多招聘会,但‘市委书记进校园’引才活动不出校门就能了解到很多优质岗位,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暖心便捷的就业服务。希望能选到合适的岗位留在大庆。”两场招聘会为在庆高校毕业生留庆就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渠道,赢得广大师生好评。

  为进一步加深与省内外高校的沟通联系,大庆市制定下发《关于在省内高校建立大庆市高校人才工作站的通知》,组织各县(区)积极对接省内外目标高校,与吉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大学生实习实训、共建大庆市高校人才工作站、共建就业育人基地等合作协议23个。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与大庆市达成共建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意向,哈尔滨师范大学将选派优秀学子到大庆市属高校开展实习,北京化工大学到大庆市召开了科技成果发布会暨“智汇龙江”科技成果推介会,“政校企”共同推动人才、科技与大庆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大庆市还指导县(区)逐步探索高效、严谨、公平、合理的校园直引模式,简化报名和资格审查程序,招聘会现场只看学历、学位和专业证明等要件,能力测评地点设置在招聘会承办高校,最大限度方便应聘考生,节约参加考试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高各地优秀高校毕业生报考率和人才引进成功率。招聘会期间共接收报名5800余人,开展校园直引9场次,预计引进1100余人。(陈祥军 张若愚 记者 李民峰 刘楠)


原文链接: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8/202405/c00_317362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绥化市委书记张宝伟主持召开五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四十九次集体学习会议

下一篇:2024年“5·19中国旅游日”黑龙江省主会场活动在伊春市举行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