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该市紧紧围绕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为目标,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创建,加快生产生活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争创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临海样板。
一是完成医化园区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创建。2021年11月,医化园区入选第一批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园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抓手,在制度创新、废气吸附回收、废水分质分类回用、废盐资源化利用、碳足迹认证等方面先行探索,共计开展23项重点项目,政企合计投资37.1亿元,实现降碳约27.3万吨,为省内外现代医药产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临海样板”。今年,医化园区通过省级减污降碳协同试点赛马评估,正积极推进国家减污降碳协同试点建设。
二是组织企业参与省级减污降碳协同标杆项目创建。编制《医药化工行业减污降碳技术指南》,梳理医化行业全链条减污降碳路径,总结医化行业在车间推倒重建、装备水平提升、绿色合成工艺应用、废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为医药化工行业开展减污降碳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2023年,华海药业川南分公司减污降碳项目、宏元药业他汀类药物绿色合成关键技术、海畅气体二氧化碳回收提纯项目、天宇药业减污降碳项目等4个项目入选省级减污降碳标杆,全市累计有6个项目入选。
三是实现“十四五”期间省级低(零)碳镇(街道)、村(社区)试点创建目标。根据低(零)碳镇(街道)、村(社区)试点建设指导意见和工作方案要求,实地踏勘和现场评估符合申报条件的镇(街道)、村(社区),深入分析各地碳排放特征,挖掘各地特色亮点。2023年,桃渚镇入选第三批省级低(零)碳镇(街道)试点,为我市唯一省级试点镇。此外,今年该市再添柳溪、南胡、岭根、白箬、贺家等5个省级低(零)碳村试点,累计11个村入选省级低(零)碳村。
上一篇:意大利力促可再生能源发展
下一篇:肥料成土壤中微塑料污染主要来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