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意见征求

对市十四届政协一次会议第095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3-07-04 22:02:14 作者:佚名来源: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您提出的第0953号“关于加强工业危险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产业集聚,危险废物产生量大,为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等要求,本市高度重视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牢牢把握危险废物的产生、转移、利用处置等关键环节,持续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利用处置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着力推动构建统筹协同、高效安全的危险废物治理体系。

  一、目前已开展的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为落实上海生态之城建设要求,加快补齐危险废物收集处理和处置短板,不断提升和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收运处置能力,我局牵头制定了《上海市“十四五”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建设规划》,按照“市域内能力总体匹配、省市域间协同合作、特殊类别全国统筹”的原则,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推进本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合作,积极推进以老港、宝山两大市级基地为托底,相关区级综合功能集聚的“南北支撑、多片集聚”的利用处置设施科学布局。

  二是持续推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十三五”以来本市按照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焚烧处置、填埋托底梯次推进原则,不断提升利用处置的规模和水平,基本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运处置能力短板。截至2022年底,本市共有32家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经营许可证单位,核准经营规模123.3万吨/年,较2021年提升35%,其中焚烧处置能力40.6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35.2万吨/年,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能力与实际需求总体平衡。

  三是积极拓宽危险废物点对点豁免利用途径。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我局细化明确了利用豁免的备案形式、程序和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危险废物产业协同利用处置。截至2022年末,本市危险废物“点对点”豁免利用规模近9万吨,涉及产废企业11家,主要包括废硫酸、含油金属屑、溶剂废液等种类,切实服务集成电路、汽车、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持续完善多层次的收运体系。推动交通、生态环境联合监管,强化“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与电子联单关联。针对汽修行业分布广、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少等特点,搭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10家,将本市汽修企业全覆盖纳入收集体系。落实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持续推进废铅蓄电池区域收集转运试点,现有试点单位4家,收集网点52个,初步形成了本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络。深化产业园区小微危险废物收集平台建设,缓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难问题。

  五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我局建设并应用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纳入到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产生到处置、市内与市外、管理与执法、地方到国家的信息贯通。同时将本市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轨迹(GPS)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推进全市许可证单位在关键点位的实时视频监控。通过自动预警、大数据分析和与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精准打击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强化法律法规宣贯力度。我局充分利用“上海环境”门户网站开展普法宣传,及时更新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政务信息,发布法规解读等权威信息。结合线上和线下会议形式,组织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固废危废工作培训视频会,“云”培训覆盖范围累计达到6万人次。结合年度大练兵工作,组织执法骨干力量交叉练兵,强化重点区域监督帮扶执法,严厉查处危险废物非法贮存、转移、处置等活动。注重以案说法,制作各类违法案件宣传册向企业公众普法,发挥警示宣传和震慑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本市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全过程信息化协同管理能力还需不断加强。下一步,我局将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守牢城市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优化提升本市利用处置能力。加快建成市重大工程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库,形成填埋保障基础能力。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多途径的利用处置。针对本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危险废物产生特点,合理配套建设利用处置设施。深化“点对点”利用等豁免管理,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助推本市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提升智慧协同监管能力。持续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推进废弃危化品等危险废物联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针对危险废物重点单位的物流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工艺设施、转移路线等重点环节,加强电子标签、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等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应用,有效提升危险废物智能化监管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普法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规范化管理评估、专题培训、日常检查等开展多形式的危险废物工作宣贯培训,注重表彰和传播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教育,切实提高企业危险废物环境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四是持续完善多层次的收运体系。推动交通、生态环境联合监管,强化“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与电子联单关联。针对汽修行业分布广、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少等特点,搭建汽修行业危险废物收集平台10家,将本市汽修企业全覆盖纳入收集体系。落实铅蓄电池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持续推进废铅蓄电池区域收集转运试点,现有试点单位4家,收集网点52个,初步形成了本市废铅蓄电池收集网络。深化产业园区小微危险废物收集平台建设,缓解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难问题。

  五是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我局建设并应用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纳入到信息化管理,实现了从产生到处置、市内与市外、管理与执法、地方到国家的信息贯通。同时将本市危险废物运输车辆轨迹(GPS)纳入信息系统管理,推进全市许可证单位在关键点位的实时视频监控。通过自动预警、大数据分析和与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为精准打击危险废物的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强化法律法规宣贯力度。我局充分利用“上海环境”门户网站开展普法宣传,及时更新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政务信息,发布法规解读等权威信息。结合线上和线下会议形式,组织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召开固废危废工作培训视频会,“云”培训覆盖范围累计达到6万人次。结合年度大练兵工作,组织执法骨干力量交叉练兵,强化重点区域监督帮扶执法,严厉查处危险废物非法贮存、转移、处置等活动。注重以案说法,制作各类违法案件宣传册向企业公众普法,发挥警示宣传和震慑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正如您在提案中提到的,本市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全过程信息化协同管理能力还需不断加强。下一步,我局将以全域“无废城市”建设为契机,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强化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守牢城市环境安全底线。

  一是优化提升本市利用处置能力。加快建成市重大工程危险废物刚性填埋库,形成填埋保障基础能力。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泥、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多途径的利用处置。针对本市产业发展需要和危险废物产生特点,合理配套建设利用处置设施。深化“点对点”利用等豁免管理,持续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水平,助推本市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提升智慧协同监管能力。持续加强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推进废弃危化品等危险废物联合监管。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针对危险废物重点单位的物流出入口、贮存场所、主要工艺设施、转移路线等重点环节,加强电子标签、视频监控、在线监控等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应用,有效提升危险废物智能化监管水平。

  三是深入推进普法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规范化管理评估、专题培训、日常检查等开展多形式的危险废物工作宣贯培训,注重表彰和传播好的经验与做法,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教育,切实提高企业危险废物环境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感谢您对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原文链接:https://sthj.sh.gov.cn/hbzhywpt5333/20230703/f402be17b029430e9ea3980e02cc671c.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关于公开征求《射线装置豁免备案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下一篇:对市十四届政协一次会议第0135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