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城市监管

怒江州: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

时间:2024-11-16 00:23:04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11月14日,“云南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怒江专场在昆明举行。

  近年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怒江实践的根本动力,提出了怒江“三步走”奋斗目标,大力发展“三大经济”,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今年前三季度,全州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4%,在全省排第四位,其他多项经济指标排名全省前列,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曾经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怒江州探索实践“1223”工作机制,压实各方面帮扶责任,出台了“抓两头、带中间”政策措施,把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帮扶范围,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紧紧抓住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成立就业小分队、省外找岗小分队帮助群众解决务工就业难题。目前,全州26.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9万人,其中15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2.41万人。因地制宜“招小商”、办小微企业和帮扶车间,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大力发展草果等乡村富民产业并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研发出7个系列70余款产品,全产业链产值达21.8亿元,带动16.5万“果农”人均增收3400元,草果已经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2023年,全州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087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742元,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均实现年收入20万元以上。创建8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8.9%以上,乡村真正干净起来、美丽起来、文明起来。

  怒江州将旅游产业作为头号产业,着力打造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科考研学、文化节庆等品牌,全力推进“世界最美大峡谷”建设。创建老姆登等4个国家AAAA级景区,秋那桶、老姆登2个行政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三河村生态旅游扶贫、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非遗工坊等8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天境怒江·峡谷探秘”等4条线路入选全国精品旅游线路。持续举办国际国内皮划艇、自行车赛事,探索开展徒步、马拉松、飞拉达等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不断拓展“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旅游产品。今年1至10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858.70万人次,同比增长13.85%,旅游总花费75.98亿元,同比增长17.25%,“秘境怒江 户外天堂”旅游品牌深入人心。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怒江州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建成政务服务大厅(场所)255个,完善涉企集成服务,搭建怒江政务服务“就近办”人工客服平台。建立完善州级领导和部门“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和每月“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日”活动,认真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措施,解决企业发展诉求。2023年,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9%、“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超过97%,推动1017项政务服务“全省通办”。全州经营主体净增8921户,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57.59%。积极推进片马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加快发展口岸经济。2023年,怒江首个边民互市市场投入运营,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73亿元,增长395.1%、排名全省第一。

  怒江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坚持不懈保生态、促转化,怒江绿美底色更加亮丽。

  怒江州持续巩固拓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成果,深入实施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三年行动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加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2023年,落实森林管护任务1843.07万亩,林长制考核全省第二,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铅锌、硅、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草果、咖啡、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户外为突破口撬动文旅产业大发展。

  用心用情强保障、惠民生,边疆各族群众更加幸福。今年6月18日,怒江职业技术学院揭牌成立,实现了高等职业院校零的突破。深入推进健康怒江行动,持续深化医疗服务改革,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工作站114个,2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255个行政村(社区)有了标准化卫生室,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州县”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怒江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殷殷嘱托,全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强边固防升级版。持续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成果,在今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怒江州1个集体、4名个人受到表彰。严格落实强边固防政治责任,严厉打击各类跨境违法犯罪活动,全州连续22个月未发生“偷引带”越境案件。创新打造的“五心网格”治理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点赞和省委肯定,三河村成功避险山洪灾害案例受到了应急管理部的通报表扬。


原文链接:https://www.yn.gov.cn/ywdt/zsdt/202411/t20241115_30584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文山州两条对越通道即将开放

下一篇:临沧市:电商直播联农带农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