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桐城市坚持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以项目实施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做到兴水利、优生态、惠民生。
完成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投资3亿多元新建城镇污水处理“三厂三站”,目前全市拥有较大型污水处理设施10座,日处理能力达到7万吨,实现全市所有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75%。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桐城市市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将全市划分成9大污水处理系统分区,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注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统筹安排、有效衔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
统筹项目资金实施水生态修复。先后申报获得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8000万元,对龙眠河及其支流小龙河、孔城河支流三八河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修复后的河湖湿地不仅水质改善,而且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点。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40多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对各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实施提质增效,扩大收水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对周边农村污水处理覆盖率。
实施幸福河湖创建行动。以幸福河湖创建为抓手,聚焦乡村生态水利,打造乡村优美水体,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累计创建安庆市级幸福河湖142处,省级幸福河湖2处。建立市、镇、村三级河湖长体系。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等工作,形成了总河长统筹、河长包河、成员单位联治、社会共同参与的河湖管护机制,狠抓河湖管护,打造清水廊道,持续推进“清四乱”,共排查整治“四乱”问题27处,清除河湖垃圾400余吨,清除水面漂浮物75吨。结合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实施水利生态净化、河岸绿化提升、亲水设施等美化改造,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