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城市监管

【海东市】循化:查汗都斯乡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时间:2024-10-28 23:27:23 作者:佚名来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俯瞰循化县黄河彩篮。

  

“阿拉仙境”生态旅游景区美景如画。

  “我家4亩地(1亩≈0.067公顷)流转到了农业基地,一年可以领到5400多元的流转费,农忙时还可以到基地干活,一个月有两千多块钱的收入。”秋收时节,记者来到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与正在田间务农的马诚聊起今年的收入,他喜笑颜开。

  马诚是循化县查汗都斯乡大庄村人,也是当地“黄河彩篮”的老员工。他告诉记者,如今,通过村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共管模式,昔日的撂荒地成为了全村人稳定的集体经济收益,闲置在家的人也能去就近的地里干活赚钱,既顾了家又有了收入,这片“致富田”暖了百姓的心。

  “我们将布尔塘山整理的800余亩土地流转给村致富带头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打造的‘布尔塘特产’品牌知晓率逐渐提升,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啦!”大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峰说。

  近些年,查汗都斯乡立足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发展,为当地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注入新动能。通过发展线辣椒、花椒和冷水鱼、林麝等特色种养殖业,探索发展大棚种植、休闲采摘等产业,乡村产业发展风生水起。“我们鼓励本土涉农企业和致富带头人积极流转农村土地,打造了‘百亩线椒’‘百亩花椒’种植基地,年产线辣椒200余吨、花椒70吨,年产值达300余万元。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农民的收入稳步提升。”乡长韩继诚说。

  有了特色产业,来乡村体验农家生活的游客越来越多,顺势而为的乡村旅游业态也丰富了起来,查汗都斯乡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据韩继诚介绍,查汗都斯乡立足本地自然生态优势、旅游景观优势,积极开发“阿拉仙境”“阿西合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区”“东疆营地”“布尔塘田园综合体”等休闲旅游项目,打造了一批集观光、美食、烧烤、采摘、娱乐等体验为一体的农旅融合发展旅游网红打卡地,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其中,赞卜乎村新建的“阿拉仙境”旅游基地,今年运营成效斐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仅“五一”和暑假期间就吸引1万余人次游客前来体验,直接带动了3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乡村游热潮不仅带动了村庄人气,还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以前要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能陪着家人。”村民马阿力对家门口的工作机会充满感激。休闲度假营地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累计解决就业岗位50余个。

  走进远近闻名的红光村,红色文化让乡村味道又多了几分特色。在这片“红绿交织”的土地,革命精神与现代生态旅游携手并进,游客不仅能够重温历史,还能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丽,切身感受到红色文化与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

  “自从我们村的红色教育基地建成以来,来访的团队和游客络绎不绝。去年‘七一’当天,访客数突破了2500人,村里也因红色文化的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红光村村委会主任徐海鹏告诉记者,红光村每年接待游客总数超过7万人次,尤其是每逢节假日和纪念日,村里的红色景点更是吸引大批党员群众前来学习。

  此外,红光村新建的“特色农产品展销柜”也成为村民及周边群众赚钱的香饽饽。村民韩乙卜拉说:“展销柜不仅帮助我们销售自己的产品,还让游客能品尝到地道的美食。”据了解,该销售平台日均营业额超5000元,进一步激活了地方经济。

  如今的查汗都斯乡,农业有奔头、旅游有看头、文化有亮点,通过融合发展模式,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的“加速度”正不断刷新发展纪录。


原文链接: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4/10/24/030056613.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西宁市】解锁湟中马铃薯高产密码

下一篇:【海北州】外贸业务首次突破600万元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