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城市监管

大理山水气质成就美好生活——畅享户外运动 感受人文之美

时间:2024-10-29 00:21:38 作者:佚名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

  

  大理环洱海自行车赛开赛。

  10月26日,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幕,大理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在大理,户外运动不论季节,不分地域——

  春日逐风骑行,夏日寻风漫步,秋日沐风露营,冬来伴风徜徉。在有风的大理,一年四季皆可畅享户外之美、运动之乐。

  以洱海苍山为核心的户外运动资源,可全年开展“山水陆空”户外运动。巍峨雄壮的点苍山、鸡足山等山川,是体验徒步、登山、探险等山地运动的最佳选择;洱海、剑湖等高原湖泊,是感受龙舟、皮划艇、帆船等水上运动的绝佳之地;如诗如画的洱海生态廊道、苍山国家步道,是享受骑行、竞步走、马拉松等陆地运动的户外胜境;大理翔乐通用、南诏飞行等基地,是领略低空飞行运动魅力的理想场所。

  在大理,有专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近年来,大理州统筹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现有登山步道46条,骑行道14条,健身步道273条,汽摩自驾线路29条,垂钓基地16个,露营地17个,攀岩基地1个,滑翔基地5个。

  

  

  市民体验腰旗橄榄球运动。

  截至2023年底,大理州累计建成全民健身中心8个、公共体育场5个、体育综合训练馆3个、风雨馆5个、游泳馆20个、社会足球场145块、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22条。

  截至目前,全州县、乡、村健身路径等覆盖率100%,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2.53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9.4%,国民体质监测身体素质合格达标率达93.1%。浓厚的氛围和完善的服务体系,使大理成为打造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的理想之地。

  在大理,人文风情与户外运动相互交融,无可替代——

  大理的生态之美、古韵之美、人文之美,已成为世人心中的“诗和远方”,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自南诏开始“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的三月街赛马会延续至今,南宋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生动记载了大理千年风华,赛马、拉弓、射箭、摔跤等传统运动生生不息。

  此外,在户外运动中也可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徜徉在大理、巍山、剑川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流连于上百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间,不仅可以感受白族扎染、剑川木雕等民族文化,还可以体验“三月街”“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的狂欢盛宴,对歌、打跳、斗牛、赛马,一年四季都有节会,参与感、仪式感、新鲜感、氛围感满满。

  

  

  畅享户外之美、运动之乐。

  凭借区位、场地和接待等优势,大理已先后成功举办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第五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大理站、澜湄合作大理马拉松等国际和国家级赛事,连续多年举办三月街赛马大会、环洱海自行车赛等本土赛事。

  在大理,“体育+”成时尚,户外运动产业前景广阔——

  近年来,大理不断完善“全域体育+全域旅游+全域美育”的发展模式,每年吸引上亿人次到大理开展户外运动、休闲度假、康体养生。

  2015年以来,宾川鸡足山旅游景区等4个项目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大理100越野赛等18个项目入选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大理徒步旅游节、南涧彝族自治县孔雀渡全国野钓公开赛等入选2021年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大理三月街民族节赛马大会等入选2021年云南省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2023年,漫步苍山洱海最美徒步线路、环洱海自行车赛线路、“古城慢时光·大理不一样”自驾线路入选全国精品线路,洱海生态廊道和三月街民族节赛马大会入选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中体产业、云南行知探索、广东爱旅途等企业已争相入驻大理。

  2024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期间,大理主会场还将打造文化市集和创意情景小镇等,开放户外生活体验长廊,呈现多元户外运动体验消费场景。

  未来,大理将引进更多优质资源,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培育更多产业品牌,将大理打造成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的产业高地。


原文链接:https://www.yn.gov.cn/ywdt/zsdt/202410/t20241028_30616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省交通运输厅】陕西综合交通投资提前完成年度任务

下一篇:怒江州因地制宜“招小商” 扩岗位优服务——扩容就业“蓄水池” 群众增收有渠道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