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城市管理法制网!

当前所在:首页 > 国务院信息

保险业迎来新“国十条”,释放了哪些信号?

时间:2024-09-13 20:30:45 作者:佚名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保险业迎来新“国十条”,释放了哪些信号?

  新华社记者张千千、李延霞

  我国保险业发展迎来新的顶层设计。9月11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共10条,被业内称为保险业新“国十条”,对我国保险业未来5年到10年左右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这是继2006年、2014年之后,国家层面又一次对保险业发展作出的全面部署,释放了进一步推动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看点一:制定时间表、路线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快速发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防灾减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若干意见提出,到2029年,初步形成覆盖面稳步扩大、保障日益全面、服务持续改善、资产配置稳健均衡、偿付能力充足、治理和内控健全有效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保险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监管能力和有效性大幅提高。到2035年,基本形成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和服务丰富多样、监管科学有效、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保险业新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围绕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这三大中心任务,从未来5年至10年左右的维度,对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发展作出的系统谋划和安排。

  “保险业新‘国十条’体现了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在严监管、防风险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保险保障民生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深化保险业的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更好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说。

  看点二: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若干意见提出,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拓展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综合巨灾保险试点;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健全普惠保险体系,更好满足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群体保险需求,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

  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一,保险业在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方面大有可为。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已超6000万,各类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超过500个。

  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需求;鼓励开发适应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新产品和专属产品;支持养老保险公司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推动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发展;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依法合规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

  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有助于推动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和财富管理需求。

  看点三:服务实体经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

  为提升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若干意见提出,保险业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服务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健全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强化绿色保险顶层设计,提升农业保险和农村基础设施保险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运保险。

  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都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保险资金具有久期长、跨周期属性。壮大保险资金,有利于培育耐心资本,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此次发布的若干意见也提出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等内容。在资金投向方面,若干意见要求,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引导保险资金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乡村振兴、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看点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产品转型升级

  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方面,若干意见提出,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以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为重点,深化车险综合改革;发展多层次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及时规范理赔;探索责任保险和家庭财产保险创新等。

  “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意在指导保险产品向包括分红险、万能险在内的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型,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业内人士表示。

  一系列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了当前保险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举措,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行业和产品转型升级。

  看点五:严字当头、强监管防风险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若干意见对保险业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作出明确要求。

  具体来看,要严把保险市场准入关,严格保险机构持续监管,严肃整治保险违法违规行为。同时,有力有序有效防范化解保险业风险,建立以风险监管为本的制度体系,持续防范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隐患,稳慎推进风险处置。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机构应坚持把风险防范摆在突出位置,以更强责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维护市场秩序,更加注重风险防控的系统性、前瞻性、实效性,维护金融稳定。


原文链接:http://sthjt.sc.gov.cn/sthjt/C168891/2024/9/13/a59fdd7e0bca4ea9b2e16150d0f3ead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健康如何优先?从一组数据看我国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李强同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举行会谈并共同主持召开中国-沙特高级别联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本网概况 | 联系我们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交通项目简介 | 本网招聘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城市管理法制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政讯通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城市管理法制网 fz.csgllb.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6536号-106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6347号

联系电话:010-56019687、010-53385910,监督电话:15611852065,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jiaotongfzdyzx@163.com    客服QQ:2569439875 通联QQ:3072982632